YU-SHENG SPEECH-LANGUAGE
  • Home
  • Services
  • About
  • TEAM MEMBER
  • ARTICLE
  • Contact
  • NEWS
  • 部落格

教學經驗|文章

我不笨,我有話要說

12/22/2021

0 評論

 
語聲語言治療所 
撰文/吳家欣 語言治療師 
回應/王道偉 所長
“誠誠(化名)已經兩歲半了,跟他說話時,好像都聽得懂,也可以照做,但還不會說話,只有偶爾發出一些類似媽媽、爸爸的聲音,要求他多說一點時,常常會直接跑掉。”
 
孩子遲遲不說話,是許多家長的煩惱;站在孩子的角度,他們面臨的困難有口語表達壓力、說教式的聽覺轟炸、溝通不對等(孩子表達很多,大人接不到;或是大人說很多,孩子聽不懂)。幼兒時期的親子關係,會影響孩子對於外界的信任感、主動性,如果長期處在口語壓力下,可能會壞了親子關係以及影響人際互動。針對誠誠這樣遲語兒,以下有三個重點可以思考一下:
重點一:孩子真的“聽”懂了嗎?
或許孩子“看起來好像聽得懂“,是因為他根本不是用聽的,或是只能聽個大概,其他是透過觀察、情境使然的。舉例來說,出門前跟孩子說“我們去穿鞋子!”他不用聽懂大概就能猜到,出門前要去穿鞋子,所以很自然地就走到鞋櫃前了。
重點二:用說的就可以了嗎?
現實社會中,並不是“說了就可以”,還要依據情境、對象選擇適當的溝通方式。當孩子會說話了,他就會發現,很多事其實用說的更簡單,自然會開口,但如果在孩子還沒有足夠的材料拿出來說,我們卻告訴他,只要你跟著我說就有,豈不是只教孩子偷吃步、應付他人。
重點三:要求下孩子就會說話了嗎?
以誠誠的例子來說,要求下,他不僅不會說話,還會快速地跑開,他知道自己不會說,只有“開溜”可以讓自己免於陷入尷尬的窘境。也有孩子是屈服於大人的指令,“跟著說就對了”是他們學到的社交策略,因此有鸚鵡式仿說的表現。
 
孩子遲遲不說話,父母的焦慮、心急是一定的,但俗話說“呷緊弄破碗”,千萬不要逼孩子說話,而是針對孩子的需要,調整與孩子溝通的方式,以下是關於遲語兒的幾個迷思:
  • 要求孩子仿說完整的句子
孩子真的是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仿說可以在完全不定意思的狀況下進行,並不是真正會說,就算孩子透過多次練習背起來了,也不一定有辦法融會貫通。
  • 孩子不說話是因為刺激不足,所以要一直跟他說話
是刺激“量”的問題還是“品質”的問題?給予孩子語言刺激時,還需要考慮孩子是否能吸收,而不是像在背英文單字一樣,一直重複地背誦給孩子聽,既然孩子是透過視覺線索、情境來學習的,那語言刺激就該在情境下給,而且給的適切。
  • 孩子不知道要用說話來表達,所以要他說了才給
表達一定要說話嗎?不要錯過了情緒、手勢、聲音、姿勢等非口語的溝通要素。最重要的是,孩子不是不知道要說話,而是還不會說。
  • 孩子怎麼都沒有進步,上了好久早療還是不會說話
語言只有口語嗎?溝通只能口語嗎?除了口語之外,非語言的線索更重要,其關乎語意、語用的發展,是會隨著語境變化的,因此孩子對於非語言線索的需具備一定的敏銳度,這就是除了外顯的口語表現之外,我們期望孩子進步的地方。
 
延續上面的第四點,針對遲語兒,除了希望孩子可以增加自發性的口語溝通,我們可以還可以期待:
  • 孩子與他人溝通時是有情緒、主動的
  • 孩子能夠思考、解決問題
  • 孩子是俱彈性的、不能固定
  • 孩子能夠察覺非語言線索(如:情緒、手勢、聲音、姿勢...等等)
 
孩子不說話,不一定是因為不想說、認知障礙,很有可能是不知道怎麼說,有想法,但是還沒辦法透過口語的方式表達出來,以口語訓練為目標,或許可以達到速成的效果,但是並非長久之計,我們要的不是填壓式的教育,也不是鸚鵡式的仿說,而是能夠舉一反三、應用自如地“活語言”。
 
建議閱讀書單:
父母的語言
讓孩子開口說話
 
 
 
【 語聲語言治療所 所長的話 】
 
『語言』,在大部分人的觀念當中常常被誤為是『口語』,如果從語言的內涵上來看,卻不是如此。口語在發展過程中,更是常常被誤認為是口語說的多不多或是說的清不清楚,如果要真正了解口語的發展,以語言治療的專業觀之,其實要審慎考慮的是,口語背後所應需要架設與堆積相關能力是否齊備。
孩子的口語發展需要經驗,其相關經驗的累積,就要以神經網絡的發展為基礎。孩子要表達,人、事、時、地、物,那孩子就要有人、事、時、地、物的相關經驗,這些經驗的堆疊就提醒著我們必須給予孩子的感覺系統有足夠的經驗去蒐集相關資訊並加以統整。詹姆斯.麥當諾教授就曾在溝通夥伴(Communicating Partners,台灣翻譯為讓孩子開口說話)一書當中提到,孩子的世界是感覺與動作,而大人的世界是認知和語言。每每大人與孩子互動時,都以語言和認知的內容去和孩子互動,卻不瞭解孩子正在經驗一個感覺與動作的整合過程,這時候孩子的語言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正在以溝通形式的歷程在發展他的語言系統。因此,大人在互動上的調整,就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最好介面。如果只是一昧地給予要求式的互動,或是提問式的口語壓力,這樣的互動方式,與其說孩子不會說,倒不如說,其實大人才是孩子要面的溝通障礙。
圖片
圖片
圖片
0 評論



發表回覆。

    作者

    語聲語言治療

    文章作品

    十二月 2021

    類別

    全部

    RSS 訂閱

  • Home
  • Services
  • About
  • TEAM MEMBER
  • ARTICLE
  • Contact
  • NEWS
  • 部落格